孟晚舟的《月是故乡明 心安是归途》及其注释
作者:孟晚舟
注释:吴国发
(2021年10月3日)
吴国发按:9月25日,孟晚舟乘坐中国政府包机从加拿大温哥华到深圳。她在飞机上发布感言,标题是《月是故乡明,心安是归途》。文章一气呵成,富有文采。这说明孟晚舟是个具有文学才华的企业家。文章在几处引用了古典诗词名句。我对四处的诗词名句作了注释。
内容提要:孟晚舟在归国的飞机上发布了感言《月是故乡明,心安是归途》。这里,公布了感言全文,并对文章引用的古典诗词名句作了注释。
月是故乡明,心安是归途
舷窗外一片漆黑,机翼上的航行灯闪烁不停,在寂静的夜空中,这些许的微光显得格外温暖。此刻,我正飞越北极上空,向着家的方向前行,马上就要投入伟大祖国母亲的怀抱,阔别三年的祖国已在天涯咫尺。
近乡情更怯,不觉间泪水已模糊了双眼。
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,我们的祖国正在走向繁荣昌盛,没有强大的祖国,就没有我今天的自由。往事一幕幕闪过,恍若隔世,却又历历在目。
过去的1028天,左右踟躇,千头万绪难抉择;过去的1028天,日夜徘徊,纵有万语难言说;过去的1028天,山重水复,不知归途在何处。
“没有在深夜痛哭过的人,不足以谈人生”。一次次坠入深渊,又一次次闯入暗夜,曾让我辗转难眠,更让我刻骨铭心。泪水抱怨化解不了愁苦,伤春悲秋翻越不过泥泞,与其困顿挣扎,不如心向阳光,冲出阴霾。有些风浪,难免艰险,唯有直面才能扬帆远航;有些抵达,难免迂回,历尽波折终会停泊靠岸。
无数次奔跑,无数次跌倒,唯有此次让我倍感坚强;无数次出发,无数次归家,唯有此次让我热泪盈眶。万家灯火总有一盏给我温暖,浩瀚星河总有一颗予我希望,感动于心,感激于情。
我们祈祷和平,幸运的是,我们生在一个和平的时代;我们崇尚伟大,可贵的是,我们生在一个伟大的国家。成长在改革开放时期的我,亲眼目睹、亲身经历了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和中国人民是如此伟大。全体同胞数十年如一日地艰苦奋斗,让我们的祖国走向繁荣富强,人民迈向共同富裕,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。
感谢亲爱的祖国,感谢党和政府。正是那一抹绚丽的中国红,燃起我心中的信念之火,照亮我人生的至暗时刻,引领我回家的漫长路途。
感谢亲爱的家人们:与我一起经历风雨,见证岁月,安放我所有的喜乐苦悲。是你们的遥遥相伴,陪我越过层层山丘;是你们的默默守护,带我跨出丛丛荆棘。
感谢亲爱的伙伴们:有一种浪漫叫并肩作战,有一种纯粹叫全力以赴,有一种果敢叫奋不顾身,回首此间,满是静水流深的情义和雷霆万钧的担当。
感谢亲爱的同事们:虽然分别已久,你们的真挚鼓励和持续坚守,让我们始终风雨同舟,艰难征程波澜壮阔,赤诚初心历久弥坚。
感谢所有关心我的你和你们:就算素未谋面,你们的浓浓情意、切切问候和深深祝福,如一道彩虹,斑斓了坎坷路途上的一隅天空。
午夜梦回,最是心底那一轮明月,那一江春水,那一缕乡愁,亦是我滞留他乡三年每分每秒的心灵归宿。秋风掠过,登机前,温哥华已需寒衣加身。此时,祖国的秋日正是天朗气清、暖阳和煦,期待一年好景致,再赏橙黄橘绿时。
祝愿祖国母亲生日快乐!回家的路,虽曲折起伏,却是世间最暖的归途。
文章引用的古诗词注释:
【1】文章的题目“月是故乡明,心安是归途”出自两首诗:
一首是诗圣、唐朝诗人杜甫的《月夜忆舍弟》:“露从今夜白,月是故乡明。”。全诗如下:
戍鼓断人行,边秋一雁声。露从今夜白,月是故乡明。
有弟皆分散,无家问死生。寄书长不达,况乃未休兵。
另一首是诗魔、唐朝诗人白居易的《初出城留别》:“我生本无乡,心安是归处。” 全诗如下:
朝从紫禁归,暮出青门去。勿言城东陌,便是江南路。
扬鞭簇车马,挥手辞亲故。我生本无乡,心安是归处。
“月”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寄托情思的重要意象。孟晚舟先引用“月是故乡明”,后化用为“心安是归处”,作为自己感言的题目,既对应了秋日的归来,也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,以及回到故乡的喜悦,恰到好处。
【2】“近乡情更怯,不觉间泪水已模糊了双眼。”诗句“近乡情更怯”出自唐代诗人宋之问的《渡汉江》:“岭外音书断,经冬复历春。近乡情更怯,不敢问来人。”
宋之问一生曾经历两次流放。第一次流放岭南是在神龙元年(705)春被贬为泷州(今广东罗定县)参军。这里,泷读shuang。泷水,河名,在广东;今作双水。第二年,宋之问逃归洛阳,隐匿居住在友人张仲之家里。这首诗就是他逃归洛阳途中所作。
孟晚舟把“近乡情更怯”用在这里,巧妙表达了自己被非法羁押千日后返回祖国的复杂心情。
【3】“午夜梦回,最是心底那一轮明月,那一江春水,那一缕乡愁”。词语“一江春水”多见于古诗词,令人印象最深的是南唐后主李煜的词《虞美人》:“问君能有几多愁?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。”
《虞美人》全词如下:
春花秋月何时了,往事知多少?小楼昨夜又东风,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。
雕阑玉砌应犹在,只是朱颜改。问君能有几多愁,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。
孟晚舟用词语“一江春水”表达对祖国的思念之深,妙哉!
【4】“此时,祖国的秋日正是天朗气清,暖阳和煦,期待一年好景致,再赏橙黄橘绿时。”这是化用北宋苏轼在《赠刘景文》诗中的句子:“荷尽已无擎雨盖,菊残犹有傲霜枝。一年好景君须记,最是橙黄橘绿时。”
苏轼,字东坡,是中国古代全能大文豪。他一生仕途坎坷, 但从不消极悲观,始终积极乐观。
孟晚舟被拘押1000多天后回归祖国,与苏轼在经历一次挫折时的情感有共同之处。她化用这句诗既是有感而发,也表明她有菊花“傲霜枝”的品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