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今最离奇的对联——无情对
2025-07-08 11:34:44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
古今最离奇的对联——无情对

吴国发

2025年7月8日

内容提要:无情对是一种最离奇的对联。它的特征是要求字面对仗愈工整愈好,两边对的内容越隔得远越好。本文简述了无情对的特点、来源,介绍了几则无情对趣话,最后列述了10幅无情对。

关键词:对联 无情对 张之洞 解缙 唐寅

无情对的特点

在对联家族中,有一种最离奇的对联——“无情对”。

无情对,又名羊角对,是晚清士大夫中兴起的一种文字游戏。它的特征是要求字面对仗愈工整愈好,两边对的内容越隔得远越好。即上联和下联风牛马不相及,对应的内容隔得越远就越好。

无情对,大多为信手拈来,偶然得之,绝非“拉郎配”、“乱点鸳鸯”所能成功。对句也必须有完整的意思,而且出其不意,方能妙趣横生,却又回味无穷。

这种“无情对”的特点如下:

[1]基本要求是字字相对,意意相离。

[2]上下联的词性、结构、节奏等要颠覆。

[3]上下联的词汇自然,不能有牵强的字眼。

[4]上下联每个字都要严格地一一对应。

无情对的来源

相传,无情对是清代重臣、洋务派代表人物张之洞所创。

张之洞(1837年9月2日-1909年10月4日),字孝达,号香涛,又号香严,晚年自号抱冰老人。原籍直隶南皮(今属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),生于贵州贵阳六洞桥。曾任总督,称“帅”,故时人皆呼之为“张香帅”,与曾国藩、李鸿章、左宗棠并称“晚清中兴四大名臣”。晚清重臣,清末洋务派代表人物。

一天,张之洞于北京陶然亭宴客,席中以对句佐兴。一客以一句诗出上联:“树已半寻休纵斧。”张之洞作答:“果然一点不相干。”“果”对“树”,乃物名;“一点”对“半寻”,皆量词(古8尺为1寻);“干”对“斧”,皆器物名(“干”是古代一种兵器)。上下句极是工整,但句意却毫不相干,出人意表。这是典型的无情对。

后来,张之洞出对:“陶然亭。”按常理下联亦应对以地名,但工部侍郎李文田却以人名为对:“张之洞。”“张”对“陶”,皆为姓;“之”对“然”,是古文虚词;“洞”对“亭”,乃景观。字字成对而联意又极“无情”,情趣却也由此而生。因下联对得精妙,众人皆相视大笑。

解缙巧对明成祖朱棣

明朝解缙是古代对联高手。

解缙(1369年12月6日—1415年2月22日),字大绅,号春雨,江西吉安府吉水县(今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)人;明代初期文学家,楹联大师,内阁首辅(宰相),《永乐大典》的总纂修。

传说明成祖朱棣曾对解缙说:“我有一上联‘色难’,但就是想不出下联。”解缙应声答道:“容易。”朱棣说:“既说容易,你就对出下联吧。”解缙说:“我不是对出来了吗?”朱棣愣了半天,方恍然大悟。“色难”,即面有难色之意。“色”对“容”,“难”对“易”,实乃精巧之无情对。

“色难”一语,出自《论语•为政》:“子夏问孝,子曰:‘色难。’”意思是子女侍奉父母,要经常保持和颜悦色,是件很难的事。

解缙所对“容易”,见于西汉东方朔《非有先生论》:“於戏!可乎哉?可乎哉?谈何容易!……今则不然,反以为诽谤君之行,无人臣之礼,果纷然伤于身,蒙不幸之名,戮及先人,为天下笑,故曰谈何容易!”意思是在君王面前指陈得失,不可轻易从事。

解缙巧借“容”为容貌之意,与“色”(脸色)恰成对,“易”与“难”则是一对反义词,极为工巧。

纪晓岚对联佳话

唐寅(1470年3月6日-1524年1月7日),字伯虎,后改字子畏,号六如居士、桃花庵主;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人;明代画家、书法家、诗人,“诗画之王”。

纪晓岚小时候上学淘气,不爱听他的私塾石先生上课,就在墙上挖一深洞,养了一只小山雀。一天他悄悄的去喂鸟,让石先生看见了,先生就在墙上写一上联:细羽家禽砖后死。当纪晓岚再去喂鸟时,发现鸟已经死了。心中疑惑时看见墙上的对联,断定是石先生所为,就续写了下联:粗毛野兽石先生。石先生见到大为恼火,认为纪晓岚辱骂先生,于是执鞭责问纪晓岚。只见纪晓岚从容不迫的解释道:我是按先生的上联套写的。有“细”就有“粗”,有“羽”就有“毛”,有“家”就有“野”,有“禽”就有“兽”,有“砖”就有“石”,有“后”就有“先”,有“死”就有“生”。所以我就写了:粗毛野兽石先生,如果不这样写,请先生改写吧。先生想了半天也没想出好的下联,只好扔下教鞭拂袖而去。

“细羽家禽砖后死;粗毛野兽石先生”是一幅谐趣无情对。

10幅无情对

下面,让我们来欣赏10幅无情对。

第1幅无情对

宋代龚明之《中吴纪闻》载,有一个姓叶的先生出联:“鸡冠花未放。”

有人对:“狗尾草先生。”字词相对,而意则各不相干。这就嘲讽了叶先生。

第2幅无情对:

清代陆耳山,曾与纪晓岚共同编撰《四库全书》。某日他们出城访友,归途过四眼井休息饮马。陆耳山得上句“饮马四眼井”,可就是对不出下句。

他日陆耳山对纪晓岚提起此事。纪晓岚说你陆耳山本身便是好对。陆耳山不解;纪晓岚便含笑对出下联“驮人陆耳山。” “陆”是数字六的大写。两人大笑。

第3幅无情对:

清咸同年间名将陈海鹏解甲归田,于新河养鸭。一次,客人来拜访,他便以鸭招待。于是有好事者为之题联:“欲吃新河鸭;须交陈海鹏。”

陈海鹏去世,其孙承继祖业,有人续上联为之:“欲吃新河鸭子;须交陈海鹏孙。”两副对联皆是无情对。

第4幅无情对:

郁达夫某年游杭州西湖,至茶亭进餐,面对近水遥山,得上联“三竺六桥九溪十八洞”,一时未得下句。适逢主人前来报账,其食单账目恰成下联“一茶四碟二粉五千文”。

郁达夫(1896年12月7日—1945年9月17日),男,原名郁文,字达夫,幼名阿凤,浙江富阳人,中国现代作家、革命烈士。

第5幅无情对:

关于“三星白兰地;五月黄梅天”的两个版本的故事:

第一个版本。民国初年的一个黄梅季节,汪精卫在一次宴会上为助酒兴,出下联“五月黄梅天”给众人,要求对上联。大家正思索间,传来侍者上酒的吆喝声:“三星白兰地。”

这时席中才思敏捷者忽拍手称妙:“这不正对得天衣无缝吗?”大家细品,果然是一副浑然天成的下联。“三”对“五”,“星”对“月”,“白兰”对“黄梅”,“地”对“天”。这是绝妙的无情对。

另一个版本的故事是:民国初年,重庆一酒家出“三星白兰地”征求下联。联坛妙手各逞文思,纷纷应对,但老板总不满意。其时郭沫若年纪尚轻,闻讯赶去,想到四川有一道名菜黄梅天,正可与酒相对成联,乃对下联“五月黄梅天”。“五月”对“三星”,“黄梅天”对“白兰地”,字字工整,可意思却风马牛不相干。

第6幅无情对:

上联:三强韩赵魏;

下联:九章勾股弦。

1952年,中国科学院组织的代表团出国考察。代表团成员有华罗庚、钱三强、赵九章、张钰哲、吕淑湘等著名科学家。途中科学家们谈今论古。这时华罗庚即景生情, 得出上联,要求对下联。“三强”既是指战国时期韩、魏、赵三个强国,又隐喻钱三强的名字。因此,很难对出下联。大家冥思苦想了好一阵子也想不出下联。于是,华罗庚不慌不忙地吟出了下联。“九章”既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著作名称《九章》。这本书首次记载了我国数学家所发现的勾股定理。同时,“九章”又是大气物理学家赵九章的名字。华罗庚对得如此之妙,使满座为之倾倒。

华罗庚创作的对联是无情对。

第7幅无情对:

庭前花始放;阁下李先生。

上联写景,庭前百花正在盛开;下联却是个人物的称呼,意义无法相对,但细读之,却能发现下联有三借对。“阁下”既指一种尊称,又指楼阁之下;“李”既指姓氏,又指李树;“先生”既指尊称,又指最先长出。下联巧与上联字字工对:“庭”与“阁”,小类工对,“前”与“下”方位名词对,“花”与“李”植物名词对,“始”与“先”副词作状语对,“放”和“生”动词对。

第8幅无情对:

公门桃李争荣日;法国荷兰比利时。

以前,有位自称厉害的人,出了一句上联“公门桃李争荣日”。一位学者则对“法国荷兰比利时”。一言既出,场下立即哄堂大笑,那位自称厉害的人顿时瞠目结舌,又有些莫名其妙。但转念一想,又明了,会心一笑,原来这是对无情对。

上联出自《资治通鉴》:“或谓狄仁杰曰:‘天下桃李,悉在公门矣!’”指唐代名臣狄仁杰门生很多。

下联是欧洲三个国家名,上下联虽南辕北辙,但却字字对仗工整:“法国”对“公门”,“荷”对“桃”,“兰”对“李”,“比”对“争”,“利”对“荣”,“时”对“日”。

第9幅无情对:

上联:那天有诺重千斤;

下联:此地无银三百两。

上下联皆为俗语。

第10幅无情对:

上联:天地不仁,视万物为刍狗;

下联:祖宗无德,遗三代似蠢猪。

上联是《老子》中的句子。下联是无名氏所对。这是无情对。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